日前,深圳市規劃國土委首度在官網上公布了67宗閑置土地名單,其中因政府原因導致的有31宗,因為企業原因閑置的有36宗,閑置時間最長的達17年,中國石化、中國電信等央企赫然在列。截至2012年底,深圳市共認定閑置土地696宗,但收回的土地寥寥無幾。
在公眾印象中,無論是央企或非央企,所囤積的土地多是房地產建設用地。其實,除了房地產用地被企業閑置之外,不少工業用地、工礦倉儲用地、市政公共設施用地等也被一些企業閑置。深圳土地資源日益緊張,由于工業用地緊缺,導致一些制造企業外遷;由于住宅用地緊缺,九成保障性住房被“擠”到了關外。在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,深圳閑置土地竟然多達696宗。因此,當地國土部門有必要反思一個問題:土地閑置的根源在什么地方,如何讓閑置土地早日利用起來?
土地閑置的原因看起來很復雜,有的是因為政府原因(如規劃調整、土地征轉補償未理順、市政道路建設滯后等),有的是因為拆遷等矛盾糾紛,有的是企業故意拖延開發時間。但事實上,所有地方的土地閑置根源都是因為制度軟、執法軟。如果在制度上不給土地閑置留下任何漏洞,如果下決心查處閑置土地,如果對包括央企在內的所有囤地企業不留情面,土地閑置就不可能超過規定時間,閑置時間更不可能長達17年。
目前全國各地的國鋼制拖鏈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,均已明確閑置兩年以上無償收回的相關條款。合同中有這樣的約定,是因為國土部《閑置土地處置辦法》有相關規定。但事實證明,合同約定與制度規定并沒有有效約束閑置土地,可見,制度本身和制度落實都有問題。面對土地資源大量被閑置、收回的土地寥寥無幾這一現實,相關部門有必要果斷出手了。坦白說,不管是什么企業囤地,也不管是什么原因導致土地閑置,都應該一律先收回閑置土地,再調查土地閑置的種種原因,該處罰的處罰,該問責的問責,該調整的調整。 |